《海军巡弋南沙海疆经过》一书成于台湾,就在下浅见,其书绪言部分所载即可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及大陆相关当事人回忆资料相印证,国内研究于其所载之1949年后相关之国军远征南海、收复领土事鲜有言表。其书所载立威部队、威远特遣部队之侦巡,克洛马事件之处理,等,殊为重要。在下本拟将全书录为简体文本,奈何PDF清晰度有限,颇有个别字体难于辨别,只恐一时手误致使谬种流传,于此谨将其绪论部分摘录如下:
33
海军巡弋南沙海疆之经过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绪言
我国海岸东北自鸭绿江口起,西南迄北仑河口止,经安东、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八省,沿线全长达5960海里,沿疆有四海,一曰渤海,二曰东海,三曰黄海,四曰南海,南海最大,位置亦最南,岛屿星罗棋布,滩礁最多,大小共达150以上,依其地理位置之分布,可划分为四群,一、东沙群岛,二、西沙群岛,三、中沙群岛,四、南沙群岛,其中以东西南三群岛最为重要。因此等岛屿虽布在中国之最南端,孤悬海外,不是一块整的土地,各岛面积亦并不十分广阔,但在国防上、交通上、经济上,却有相当大的价值,就国防上来说,三沙群岛是中国南方海防要地,为巩固中国南疆之重要前哨,就交通上来说:三沙群岛地处欧亚航路要冲,东通台湾、日本、美国、西达越南、印度、欧洲,南趋南洋澳洲诸国,实商族往来要道,东西文明交流之枢钮,就经济上而言,三沙群岛之渔、海产、盐业、磷酸矿产,蕴藏均极丰富,尤以海产、磷酸矿,殆为中国南方的特产,可是因为历朝以来,对于边疆的开发、垦植,很少注意,致引起外人觊觎乘虚而入,清末、民初因日法之入侵,对东西南三沙群岛的主权问题中日法曾先后发生争执,才引起国人对这些孤悬海外的国防前哨发生兴趣,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曾随广州榆林之失陷而沦于敌手,卅四年八月十日战争胜利以后,我政府于同年九月九日起开始接受日军投降,逐渐恢复故土,及至接收南海诸岛,已是三十五年十二月底的事了,虽然当年越南、法国、菲律宾等对我国之接收西南沙群岛之主权问题曾有非官方之异议表示,而且法国的飞机一架于卅六年一月十六日飞西沙群岛侦察,十八日法海军复有军舰一艘行至该岛并在拔陶儿岛(即珊瑚岛)登陆,当经我西沙岛守军表示守土有责,不许登陆,并令其退走,所引起之中法对西沙群岛之争的不愉快事件发生,又一度掀起国人对三沙群岛之注意,但事实证明了三沙群岛与我国关系的密切,不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而是从秦汉以迟即已属我国版图之内,然而近两年来,先有美国退伍上士米兹的捏造所谓“人道王国”,继又有菲律宾狂人克洛马的发现“自由邦”,而“人道王国”、以及“自由邦”都是以我国南沙群岛为其发展幻想的依据,且此两大“发现”又都是来自南海以东,战后新兴的菲律宾共和国,实不容吾人不加注意,但愿由此一次菲人所谓“发现”,确能激起我们保护南沙,开发南沙的决心和行动,虽然南沙群岛的主权属我国,迭经我政府一再声明是毫无问题,任何人不得因前此无居住而任意侵占。
第二章 历史的回顾
南海诸岛向为我国领土,早已载诸史册,吾人翻阅世界地图,试观今日围绕南海四周陆地,如菲律宾、越南、婆罗洲等,均皆居民稀少,文化落后,故以上诸国在二次大战前,其政治组织,莫不居于殖民地之地位,而分属于中美英法荷各国,至其经济权,则更莫不统操于我国闽粤华侨之手,故南海之滨,我国独盛,海滨之地全为我国民所移殖,且远达南沙各地,而谓海中群岛无我居民,非我领土,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特以南海海周陆地广阔,资源丰富,文明落后,随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先后被割让,任其鱼肉而已,惟群岛贫小独能留存稍久,然前清末年,我国积弱太甚,大者富者已割无可割,宰无可宰,终至此蝇头弹丸之地,亦不免外人觊觎,民国以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政府仍未忘边事,惟国力疲惫,心余力拙,开发垦殖之举,迭经倡议,终未见诸有计划之行动,不无遗憾,谨简述其历史渊源,以期国人之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