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写道:: 越军在我南沙群岛上的军事和灯塔等固定设施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多边形; (2) 剔透性 -- 洞眼结构多、头重脚轻的高架结构也很常见。我个人认为,此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材料成本和建设费用;便于四面八方的灵活军事斗争。但缺点是不牢靠,从根基上容易被军事破坏,因自然侵蚀的影响其建筑寿命相对较短。
相对而言,我方的基础建设投入甚巨,设施方正大气,有一种稳扎稳打的厚重感和安稳感,任凭风吹浪打巍然不动,当然使用寿命也会非常长久。
不敢肯定,越军小米加步枪式的简单建筑,是秉承了越南的一贯建筑风格呢,还是他们做贼心虚,有迫不得已弃收的打算而不愿下本钱扎扎实实地建设呢?鉴于小越一贯的贪婪与狠劲儿, 我猜前一种可能性更大些。
很简单了。
我们 在南海没有依托,每一个都要功能齐全,坚固耐用。
而越南有很多固定的岛屿和沙洲何以依托,因此礁石的建设可以少投入多产出了。
等到有一天,我们收回了南海,使之成为真正的中国南海而不是南中国海。
到了那时,我们完全可以重点建设若干岛屿,其余的就是个钢结构的简易平台,满足旅游、守护等功能。甚至可以建的再低些,台风来临前人员撤离至中心岛屿。
到那时候,应该穿梭期间的中国船只络绎不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