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东南亚马来人种的三个主要国家。作为血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三个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很不融洽,曾出现过多次紧张局面,除了领土争议之外,还与当年的一段纠纷有关。
马来西亚由马来半岛上的马来亚联合邦(称为西马来西亚)和加里曼丹岛(也称婆罗洲)北部的沙巴、沙捞越两州(称为东马来西亚)组成,此外,新加坡和文莱也曾同是英属殖民地的一部分。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首先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取得独立,并开始酝酿以马来亚为主体,包含新加坡、沙巴、沙捞越、文莱在内的“大马来西亚”计划。经过谈判,该计划得到了新加坡、沙巴、沙捞越的赞同,但被文莱拒绝,因为文莱人认为自己富得流油,不愿意别人来分享他们的财产。英国方面在讨价还价之后,也同意放弃在新加坡、沙巴、沙捞越的宗主权,让它们与马来亚实现统一,以换取他们在殖民时代的一些特权得以保留。
但是,马来西亚统一的计划却遭到两个邻国的强烈反对。印尼和菲律宾都要求马来西亚各部分单独建国,强烈反对它们合并,认为一个统一的马来西亚将是对自己的威胁。印尼总统苏加诺认为马来西亚统一之后将对印尼形成半包围圈,菲律宾总统马卡帕加尔则认为沙巴是菲律宾的一部分,不应被马来西亚吞并。
但马来亚、新加坡、沙巴和沙捞越不顾印尼和菲律宾的强烈反对,于1963年6月在伦敦签订了合并的协议,英国的代表也在协议上签字同意。合并后的联邦称为马来西亚,于8月31日的“马来西亚日”正式成立。协议签订之后,印尼总统苏加诺立即宣布同马来西亚断绝一切经济关系,宣布马来西亚为敌国,高呼“将马来西亚粉碎”。菲律宾也陈兵边境,与马来西亚关系迅速恶化。马来西亚国父、第一任总理拉赫曼针锋相对,宣布同印尼和菲律宾断绝外交关系、全国进入军事戒备状态。三国陈兵边境,战事几乎一触即发。
这种紧张局面持续了三年时间,直到印尼和菲律宾领导人认识到木已成舟,马来西亚统一的大业已不可逆转,对抗只能导致东南亚马来人种的利益集体受损,而没有任何意义,便主动改善与新生的马来西亚的关系。另外,因为马来西亚内部马来人与华人的矛盾,新加坡被迫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这也使印尼人“受包围”的压迫感减轻了许多,苏哈托上台之后,便与马来西亚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66年,菲律宾的马科斯上台,也暂时搁下了与马来西亚的纠纷。
尽管战争的危机暂时化解了,但隐藏在这场危机背后的利益争端却难以调和。印菲马三个国家都是在近代西方殖民统治中形成的,它们的国界就是西方殖民者划分势力范围的界线,在殖民者撤走、民族主义者掌权之后,原来一些未解决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就浮上水面来。印尼和马来西亚为争夺地理位置重要的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主权而长期纠纷,直到2002年国际法庭把两岛判归马来西亚,目前两国又在为争夺安巴叻油田而剑拔弩张。马来西亚与菲律宾之间也在苏禄海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的归属上有争议。当然,目前印菲马三国都是东盟的骨干国家,合作的利益应该远大于局部的纠纷,冲突也许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