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越南和中国的关系
古代越南的北部被中国称为“交趾”,直至秦朝末年确定了“交趾郡”之名和区域。在中国古籍中对“交趾”的记载颇多,《淮南子·主术训》记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又如《史记》卷一载:帝颛顼之世,“……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莫不砥属”。需要注意的是,古交趾之地泛指长江以南的广漠地带,没有明确的固定区域。
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越史通鉴纲目》等亦记述了越南人的始祖出自神农之后,越南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字经》亦云:“自鸿庞氏,曰泾阳王。系出神农,首肇封疆。”阮朝所建的“先医庙”中神位的排列是:中为伏羲氏,左为神农氏,右为黄帝。中越民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历史关系,古代交趾地区的民族,属于中国东南地区百越族中的一支即“雒越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象郡包括了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三郡列为郡县并分置守令总辖,但直接的统治权仍委诸当地部落首领。自从越南纳入中国郡县之后,“交趾”由原始社会解体并进入封建社会。越南归属中国郡县达千余年之久,历经南越、西汉、东汉、孙吴、西晋、东晋、南宋、南齐、南梁、隋、唐、南汉,直到宋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
丁部领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建“大瞿越”国,自立为大胜明皇帝,都华闾城,越南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丁先皇太平六年(975年)被宋封为交趾郡王,视为“列藩”,正式被中越历代王朝作为“丁世家”或“丁纪”,视作“本纪”之始。《越鉴通考总论》认为:“自丁先皇以后,著为正统,以明君臣之分,我越正统之君,实自此始。”自丁部领建“大瞿越”国,经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属明(中国明朝统治安南长达二十年)、西山朝、后黎朝,直到阮朝阮咸宜帝出奔(1884年),越南由封建社会衰落并沦为法国殖民地。
二、中法勘立中越边界简述
1885年中法战争后,中国和法国遵照《中法条约》,中法双方派员会勘中越边界。同年8月29日,清朝派周德润往云南、邓承修往广西,会同督抚和法国派来的浦理燮会勘中越边界。勘立中越边界的工作,自1885年11月始至1900年7月17日(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一日)才勘办完竣(包括竖立界碑)。
是时,清朝一些爱国官员认为,“强邻遏境”,要加强边防。他们提出“粤以海防,桂以边防,滇以通商”为主的战略思想。两广总督张之洞、广西提督苏元春等积极地在沿着中越边界广西段的边界线上,修筑165座炮台、营垒。这是我国边界史上破天荒的伟大建设,成为中越边界的一个特征。
在《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第548页《界务工作结束会谈纪要》中记载: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中国皇帝为履行1885年6月9日条约第三条,勘定中国东京边界所任命的委员们已完成勘界工作,为此,法兰西共和国全权大臣、政府特派员、吏部尚书、众议员欧内斯特*恭斯当先生为一方;管理总理衙门大臣、二等郡王庆亲王阁下,总理衙门大臣、工部左侍郎孙毓文为另一方,各代表自己的政府,决定将旨在最终勘定上述边界的以下条文写入本文件。
1,各次会谈纪要及由法中双方委员们绘制并签字画押的后附地图得到批准和有待批准。
2,双方勘界委员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诸地和1885年6月9日条约第三条第二段要求的界址更改,按如下办法解决:
广东界:已商定芒街以东和东北面,勘界委员会勘定的边界线以外的所有争议地点,归中国所有,巴黎子午线以东,东经105度43分即经过茶古或曰万注岛东端的南北线,亦即边界以东的所有岛屿归中国所有,九头岛和这条经线以西的其它岛屿归越南所有。根据1886年6月29日条约第17条规定,有罪或被控有罪或被控有不法行为,逃到这些岛屿躲避的所有中国人,将由法国当局访查逮捕和引渡。
……
本文件后附三份,(每份两张)经双方签字画押的地图,在这些地图中,新的边界用红线划出,云南段各界图则用法文字母和汉字标注。
立定于北京 1887年6月26日
签字:恭思当
庆亲王,孙
如上所称“巴黎子午线以东,东经105度43分即经过茶古或曰万注岛东端的南北线”这一条线,即今所谓“茶古线”。巴黎子午线,现为东经2度20分14.025秒,于是茶古线即位于今天的东经108度3分。
另在《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第575页中记载:
中越边界划界委员会主任希尼阿·德·拉巴第给河内印度总督的报告
发文号·32
横模 1890年4月28日
总督先生:
……
在这次争论中,舢板没有停下来,舢板在所说的小岛小狮岛的尾状部靠岸,我在小狮岛已经立放了一个界碑了。
小狮诸小岛,根据1887年6月26日的北京协议,属于越南是不可能有争议的了,但是该条约的法文和中文的意思出入很大。
法文本说:
“东经105度43分,即经过茶古岛归中国”
中文本说:
“经过茶古岛最高点,构成边界的南北线以东的诸岛归中国。”
可是茶古岛的最高点的位置比东端的位置低好几分经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小狮岛就属于中国。
李主任也根据他的文件本的意思,认为提到的这些岛屿属于大清帝国,经过相当文字的说明后,他最后还是同意以法文为准,他最后说,两种文本存在的分岐并不奇怪,因为无法用汉语表达经度、子午线等这些词,翻译们因此肯定认为最好回避这些词。
这位官员因而放弃对小狮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但某件事还使他放心不下。
我们怎么把界碑立在大海,经过茶古岛东端的这条南北线呢?
我有点难以向他证明我们不必划两国的水界,各国际条约就够说明问题的了。
两国委员会从小狮群岛到了竹山,在中国领土上立了一块界碑,然后两国委员乘坐法国小艇从界河的大支流返东兴。
从上可知,茶古线仅是中法勘界时大清与东京(安南)之间界河口附近近岸岛屿的划分界线,而且,中法勘界立有界碑!中法两国大臣划分越南边界的正式附图如下(图中粉色、蓝色文字、线条是笔者添加):
三、中国与越南的北部湾边界划定
北部湾中有一个岛屿,现在叫做白龙尾岛,有专家考证该岛即为“浮水洲”、又名“夜莺岛”。1996年《海洋世界》第9期发表了《白龙尾岛正名》一文,作者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潮先生。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
白龙尾岛名称是法国印支殖民当局,于20世纪30年代侵略该岛时的命名;该岛在中国历来被称为“浮水洲岛”,因为盛产鲍鱼也被称为“海鲍岛”及谐音为“海宝岛”。该岛东西长轴4.5公里,南北短灿2.5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3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7月解放该岛,并于1957年3月交给越南。在此期间,该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儋县,设立有“儋县人民政府浮水洲办事处”及各种机构。历史上,除中国人外,从来不曾有过任何别的国家的人在该岛定居过。30年代法帝侵略该岛前,越南的渔业活动,也不曾到过该岛和周围水域。
2009年11月18日,中国与越南陆地边界勘界文件在北京签字。双方经谈判确定有争议的地方164处,共计227平方公里;最终,113平方公里划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划归中国。另在2000年末,中国与越南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这两个协定已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
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情况介绍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t145558.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t556668.shtml
资料表明,北部湾海域中越两国海岸线长度比例为1∶1.1,两国划界所得海域面积比例为1∶1.135。具体来讲就是:在北部湾划界所涉海域中,中国所得面积为46.77%,越南所得面积为53.23%。由于有关划界的资料对白龙尾岛归属和地位语焉不详,坊间甚至一度产生重大误读:
在2004年8月3日《新京报》报道《中越北部湾划界双方海域面积相当 未涉及岛屿主权》一文中,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海洋处处长萧建国和记者的问答,使人产生了“白龙尾岛成为中国飞地”的疑问。
news.sina.com.cn/c/2004-08-03/04203274593s.shtml
随后,在2004年《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北部湾划界不涉及岛屿主权 白龙尾岛划归越南》一文中,有关专家特地明确指出:白龙尾岛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谈判划归越南。
news.sina.com.cn/c/2004-08-05/14403937262.shtml
事实上,北部湾划界协定确实没有涉及白龙尾岛。如下文: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分界线由以下21个界点以直线顺次连接确定,其地理坐标如下:
第1界点 北纬21度28分12.5秒,东经108度06分04.3秒;
第2界点 北纬21度28分01.7秒,东经108度06分01.6秒;
第3界点 北纬21度27分50.1秒,东经108度05分57.7秒;
第4界点 北纬21度27分39.5秒,东经108度05分51.5秒;
第5界点 北纬21度27分28.2秒,东经108度05分39.9秒;
第6界点 北纬21度27分23.1秒,东经108度05分38.8秒;
第7界点 北纬21度27分08.2秒,东经108度05分43.7秒;
第8界点 北纬21度16分32秒,东经108度08分05秒;
第9界点 北纬21度12分35秒,东经108度12分31秒;
……
第三条
一、本协定第二条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9界点的分界线是两国在北部湾的领海分界线。
二、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两国领海分界线沿垂直方向划分两国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
三、除非缔约双方另有协议,任何地形变化不改变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第1界点至第7界点的两国领海分界线。
以上1至9界点所定的领海界限,不包括浮水洲岛。因为,浮水洲岛的地理位置是北纬20度01分、东经107度42分,9个界点最南只到“第9界点 北纬21度12分35秒。
四、再起波澜——白龙尾岛终归何处?
综前,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白龙尾岛属于越南;在北部湾划界之后,中越两国大体平分了相关海域,而且对双方渔业活动作了一些安排。但是基于种种理由,近年来网络上对于白龙尾岛的讨论甚是热烈,观点也激烈对立。
在流传甚广的《不得不说的割让白龙尾岛(夜莺岛)真相》一文中,作者认为:夜莺主要分布在欧洲等地,“夜莺岛”一名应属舶来;中国早期地图上也难见到标注“夜莺岛”之名;法国地图在1880年左右即标注了“白龙尾”。作者广泛引证后试图证明:白龙尾岛本来就属于越南,而且1937年时民国就有所承认。
不得不说的割让白龙尾岛(夜莺岛)真相
www.zhihu.com/question/23498984
在此一文章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甚至迎合一些歪曲理论,将前述中法勘界时的所谓“茶古线”任意延长,以证明白龙尾岛在此线之西而归属越南,并举出1937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就西沙群岛主权问题驳斥法国主张的案文》来证明之:
而全然不顾在此案文之中,法国早已申明“茶古线”不能延长:
甚至照搬越南人的鬼话,承认“越南请中国代管北部湾的白龙尾岛,并于1957年收回”:
另有一些人,却在细节处作文章,认为《白龙尾岛正名》一文中的一些数据有误,比如岛屿面积应该是2.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为62米等等,从而试图以之全盘推翻李德潮先生的文章。凡此种种,令人品出异味。
五、割让白龙尾岛
到2015年前后,经过网友们的发掘,一个新的结论呈现在众人面前:1957年秋,中国将白龙尾岛割让给越南。
海南史志网:首页 >> 地方志书 >> 市县志 >> 儋县志 >> 卷一 地理志
www.hnszw.org.cn/data/news/2011/01/48286/
众所周知,“割让”一词,有着明确的定义。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白龙尾岛的说法:
1、1957年越战前夕,“为了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周恩来和越南总理范文同签署协议,将我国北部湾里的白龙尾岛,出借给越南政府,让其在上面修建雷达基地,作为预警轰炸河内的美国飞机,同时作为中国援越物资的转运站。” (《南海!南海!》,伊始、姚中才、陈贞国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越共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来到中国,通过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请求,让我们把位于北部湾海域的夜莺岛,‘借’给越南‘用’一下,建一个前沿雷达站,用以监视美帝飞机的行踪,那时的中国,有点像慷慨汉子,几乎没费什么周折,胡志明的请求就得到了应允。”(《叩醒中国海》,P133,曹保健,河北人民出版社 )
3、“北部湾划界涉及一个重要因素,即在海域中央的一个岛屿,原属于我国,称为浮水洲或夜莺岛,1957年我移交给越南,越改称为白龙尾岛。”(《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资料选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科研部1992年出版)
就笔者看来,第三种说法似乎印证了海南史志网的资料。
白龙尾岛归属一事,于此似应告一段落。诚然,当前世界,外交和国防事务均为政府权力的保留地,我们应坦然接受这个结果,也相信在边界事务上的一些做法,终会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以利于更好的应对越南之类邻国。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中越北部湾划界双赢结果对解决南海划界问题的启示》 作者:吴珈慧,刘昆,张烨
《南海传统九段线与海洋划界问题》 作者:姜丽,李令华
《南海问题文献汇编》 吴士存
《越南关于西、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文件资料汇编》
《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 吕一燃
《越南通史》 郭振铎
《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 黄铮,萧德浩
发表评论
会员登录来发表评论
以游客身份发表评论